大田软海绵酸检测试纸条
1 概述
该试纸条利用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用于定性检测海产品中大田软海绵毒素。本试纸条仅适用于定性筛选大田软海绵酸阳性样品,如需定量检测毒素含量,可采用ELISA、高效液相质谱串联技术及其他定量检测方法对阳性样品进一步确认。

2安全说明
请遵照国家、地区相关的规定处理废弃试剂和实验用具。

3保存
请将试剂盒保存于4℃的温度条件下。使用前请确认试纸条、检测小瓶、被测海鲜样品的温度在室温范围内。
4 检测原理
本快速免疫层析技术基于样品中大田软海绵酸毒素与固相抗原竞争金标大田软海绵酸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结合位点。本试纸条提供检测试纸条上设置了检测控制线,其为固定的羊抗鼠IgG,条带显示与否与样品中是否含有大田软海绵酸毒素无关。因此,所有检测中控制线均存在。
如果检测的海鲜样品中不存在大田软海绵酸,那么免疫胶体金将随着上样缓冲液的毛细管作用而运动至NC膜上的检测区,根据抗原-抗体反应而形成检测线。如果检测线与控制线颜色深浅一致,则检测结果判定为阴性,表明所检测样品中不含大田软海绵酸或者所含浓度低于检测试纸条的检测线。
如果所检测样品中含有大田软海绵酸,则其与检测线的固相抗原共同竞争金标复合物的抗体结合位点,从而阻止了金标复合物与检测线的固相抗原结合。如果检测线出现条带且与质控线颜色接近,说明样品中毒素没有或浓度很低;T线条带与控制线相比明显变浅,则说明所检测海鲜样品中含有大田软海绵酸毒素且浓度未超出食用标准。T线条带没有或接近无色,则说明样品中所含有大田软海绵酸毒素且浓度超出食用标准。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颜色深浅的比较,结合检测结果说明,可半定量大田软海绵藻毒素浓度。同步检测阳性控制溶液,可近似定量海鲜样品中毒素含量。

5 检测限与检测干扰
实验发现,待测样品中甲醇浓度不超过40%对试纸条检测结果不产生干扰。然而,由于样品中化合物的多样性,缘于多物质间的交叉影响的测定干扰并不能完全排除。检测处理中的失误也可能导致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试纸条的不恰当保存,太长或太短的孵育时间,或者检测过程中不适合的极端温度条件(低于10℃,或高于30℃)。样品处理后残存的甲醇浓度过高,建议样品至少用上样缓冲液稀释2倍之上使用。
本试纸条适用于海产品中大田软海绵酸的检测,仅提供定性筛检结果。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请采用其它的定量分析方法,如ELISA方法或仪器分析方法。请谨慎评价每一个检测结果,特别是检测结果预示呈阳性的样品。

6注意事项
1)分析检测结果时请合理判断。
2)请在4个月内使用该产品。
3)检测试纸包装于密封袋中,请保持此袋完全密封状态。
4)为了避免海鲜样品的交叉污染,每个待检测样品均应使用新的样品收集管和一次性移液枪头。

7海鲜样品的前处理
样品应当保存在阴凉避光之处及冷藏保存
1) 除去贝壳,用双蒸水洗净贝肉后均质器均质
2) 称取均质后的样品1g加入2ml 80%的甲醇(甲醇80:蒸馏水20)
3)离心:3500g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
4)残渣加入1ml 80%的甲醇二次提取所得上清与3的上清混合
5)上清用稀释液做2倍以上稀释,待测

8操作指南
1) 包装在密封袋内的试纸条
2) 上样缓冲液
3) 说明书
9检测步骤
1) 将试纸条及上样缓冲液恢复室温
2) 从密封袋内取出试纸条水平放置,处理好的待测样品加入等体积的上样缓冲液混合,取100µL的混合液滴入样品垫
3)静止室温孵育10min,观测试纸条根据结果说明读取检测结果

9结果说明
控制线与检测线均显同等程度红色,为阴性;表明样品中大田软海绵酸含量未超出食用标准(1);
质控线显红色,检测线颜色比控制线浅或者不显色,均为阳性结果(2-5);其中检测线完全或接近无色表明样品中大田软海绵酸含量超出食用标准(4-5),若检测线比控制线浅,表明样品中大田软海绵酸含量虽未超出食用标准,但仍含有一定量,应注意毒素的积累效应(2-3)。
当质控线无条带显示,表明试纸条无效.(6)

10检测控制
在检测海鲜样品时应该同步检测已知大田软海绵酸浓度的(阳性控制)样品,为可能出现的检测结果提供参考。

11可选分析
如有必要,可采用ELISA、高效液相色谱或其它一些常规的检测方法对阳性样品进行进一步确证分析。

| 发布时间:2016.05.05    来源:    查看次数:

在线客服

销售(于)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