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问题乳品生产源头调查:牧场无驻站员监督

蒙牛问题奶调查:

问题奶曝光后,现代牧场负责人称蒙牛没到该牧场调查过

统筹:新快报记者 林波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艺

元旦已过,蒙牛问题奶事件渐淡出公众视线,然而,蒙牛仍欠消费者一个明确的答案。

虽在20111226日,蒙牛集团称事件已有调查结果,然至今仍未对外公布问题奶源何在。

依照蒙牛的解释,饲料发霉导致乳品黄曲霉毒素M1超标。然而,饲料发霉或许是肇事源头之一,但问题奶的关键究竟在于蒙牛内部监测缺失,还是生产环节存在纰漏?

新快报记者日前深入蒙牛问题奶生产源头——四川眉山市追根溯源,试图探求问题奶真相。

溯源第一站

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

国家质检总局20111224日公告显示,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201110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事情曝光后的第三天,蒙牛集团称,产生问题产品的原因在于,一批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原奶质检疏忽导致了问题发生。但对于这批饲料及奶源来源,蒙牛称暂时无法追查。

潮湿本是四川气候的特点,饲料是否极易霉变?蒙牛对奶源的监管如何?其内部质检流程又如何?为求答案,新快报记者将调查第一站锁定生产方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下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

眉山生产基地是蒙牛的第24个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区的首个生产基地,设计日处理鲜奶800吨。

蒙牛工作人员:生产基地不接受采访

20111228日,新快报记者来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基地入口附近,竖立着一块令人玩味的告示牌——要赢得好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已足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来就会不同了

基地主要有四栋建筑物,分别为蒙牛原奶存放处、主生产车间、饲料存放处及蒙牛餐厅。在原奶存放处的屋顶上,建设世界乳都,打造国际品牌的口号十分醒目。

在向门卫通报记者身份后,蒙牛公司便出来了一位自称姓吕的办公室接待员。新快报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欲进工厂内参观该公司乳品生产流程。吕小姐告知记者,公司任何对外沟通以新闻发言人为主,若进入参观需经上级同意。等待数小时后,新快报记者仍未被获准进厂参观。据悉,不少同行也在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吃了闭门羹。

而此前,蒙牛对外态度并非如此。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蒙牛曾于20088月、10月两度主动邀请媒体团对其生产过程和奶源基地参观,考察其安全生产状况。

如今,问题奶事件再度爆发,蒙牛大门却不再敞开。

溯源第二站

现代牧业洪雅牧场

生产基地采访遇阻,新快报记者欲从奶源处寻找原因。

在全国范围内,蒙牛奶源的供给构成是80%是牧场,20%来自农户奶站。

眉山市奶办负责人苏学文告诉新快报记者,蒙牛在眉山的生产基地并未收散户原奶,与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建立收奶关系的牧场有22个,其中眉山12个、成都3个,其余分布在乐山、遂宁、贵阳等地。

记者了解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的原奶过半为香港上市公司现代牧业(01117.HK)位于洪雅县的洪雅牧场(下简称现代牧场)所提供,两家企业于2008年相伴而生,在眉山,所有养奶农户、政府机构均将现代牧场称之为蒙牛的牧场

蒙牛问题奶<, ,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COLOR: black;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0pt;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事件发生后,现代牧场也被业内视为问题奶最可疑的来源之一。

现代牧场负责人:霉变饲料我们不敢喂牛”。

洪雅县是眉山市的奶牛养殖大县,这座偏远小县城近期却因蒙牛问题奶事件而声名大噪,各路媒体蜂拥而至。

20111229日,记者从眉山市来到位于洪雅县东岳镇千秋村的现代牧场。几经周折后,新快报记者获准进入现代牧场办公室采访。

现代牧业(洪雅)有限公司是现代牧业集团投资3亿元建设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奶牛养殖、销售、饲草加工、种植、收购以及有机肥的生产销售。

到目前,我们没有发现牧场有过任何问题,我也是事件曝光后才知道此事。现代牧场负责人刘长军告诉记者,蒙牛问题奶事件对该牧场暂无影响。据其称,该牧场日产原奶约100吨,其中70~90吨送往蒙牛眉山加工厂,占后者原奶产量的60%~70%

然而,在问题奶事件爆发后,蒙牛却未曾到最大的原奶供应商查因。我们与蒙牛的合作还和之前一样,生产照常,牛奶照送,蒙牛也没为这事找过我们。刘长军强调:蒙牛对外称已有结果,但没来我们牧场调查过,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们牧场不存在问题。

刘长军称,喂牛的牧草都是周边农户现割的新鲜牧草。外购饲料均有检测,出厂也有相应的资格证书。饲料的保存标准是离墙离地,周转周期非常短,最多十来天

储存十余天饲料会否易受潮发霉?刘长军回应称:不好说,环境复杂才会意外霉变。家里的馒头放阳台上,有的可能放十天八天还是好的,只是变干了,换个地方不到一天就可能会发霉。他称:没有发霉的(饲料),以前没听说过,现在也没听说过。霉变饲料我们不敢喂牛,牛吃了霉变饲料就会流产。你觉得是牛流产的损失大,还是饲料的价值大?

不过,记者未获准去饲养房参观。

现代牧场负责人:蒙牛驻站员已撤离该牧场

蒙牛与牧场究竟是怎样的合作方式呢?

刘长军告诉新快报记者,在2008年公司刚成立时,蒙牛曾派人驻场。据称,蒙牛对牧场整个生产流程均有一定标准,且会监管。从挤奶,到收集至缓冲罐,到进入制冷设备降温,再到奶仓收储,全过程都会查看。

此外,蒙牛的驻站员还会查看管路、奶仓等原奶的收集设备和运输设备的卫生情况,检测空气净度、奶牛乳房洁净度和管路微生物残留等。比如管路微生物残留,牛奶会有一定量残留在管道壁上,滋生一定微生物,工作人员会拿测试纸在管道上擦一下,再放到器皿中培育,检测微生物情况是否达标。刘解释称。

在问及饲料环节是否被监控时,刘长军回答称具体不知情:不知从何时起,蒙牛已开始撤离驻场员。

对蒙牛驻场员撤离一事,刘长军认为,这是蒙牛对现代牧业规范化养殖的认可与信任我们这种养殖场操作规范,能完全达到蒙牛的标准,甚至超标准。蒙牛会觉得他们的驻场员起不到作用,没有必要再派人驻场

问题奶事件曝光后,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卢建军对媒体表示,原奶供方和公司有一个诚信合约,公司有一个管理机制在约束,目前已经管控到牛的嘴和兽药的问题上。

有消息称,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集团已投入30亿元进行奶源建设,并表示从奶源到成品严格把关,确保批批检验、批批合格。为此,蒙牛为奶站安装了摄像头,为奶牛建立谱系档案;运奶车都是恒温储运,并安装了GPS以确保24小时可监控。蒙牛集团副总裁姚海涛曾表示,将对更多奶站进行托管,对不具备托管条件的,会派人监管。

然而事实是,蒙牛在现代牧场的驻站员早已撤离,蒙牛的其他合作牧场是否亦如此,尚未证实。

(责任编辑:郑华)

| 发布时间:2012.01.19    来源:    查看次数:

在线客服

销售(于)
技术支持